讲课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泽辉辰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张愚,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张愚博士是泽辉生物的联合创始人,致力于干细胞药物的开发。在创办泽辉生物之前,曾担任赛诺菲(Sanofi)中国研发中心总裁和亚太区首席科学官,负责亚太地区的新药研发。他还是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领导了一系列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项目。
骆旭东 教授
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
云南省高层次人才“云岭”学者
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组长
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 教授
获中国干细胞协会“青年研究员”和“干细胞创新研究”奖
医学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手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博士后。临床从事四肢骨折、肢体创伤的修复以及外形和功能的重建、手与上肢疾患以及四肢神经损伤和病变的外科治疗。科研方向为多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长期从事多能干细胞和异种嵌合体技术研究组织器官发育和构建替代修复的新技术和新理念研究,在国内外发表相关论文近50余篇,近年来以(共同)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专业高水平SCI杂志上发表论著10篇,代表作以共同第一作者(排名第一)发表于2021年Nature杂志,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2015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奖一等奖。获邀参编专著4部。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科技厅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资金和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作为骨干人员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前沿与关键技术创新、粤港联合创新领域等省部级重大课题。目前为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分第十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亚太重建显微外科联盟中国部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学术委员会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学组委员和SICOT(国际矫形与创伤学会)中国部显微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临床医学博士,教授,临床肿瘤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百千万人才,首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原总后勤部科技新星。解放军总医院生物治疗科主任。主要从事肿瘤治疗抵抗机制与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先后承担科技部重大专项1项,973课题2项、863项目3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7项,北京市生物技术前沿项目1项,获得企业投资3项,4项临床治疗技术企业转让。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主编专著3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CO、Cell Res、 Blood、CCR、NAR、JNCI、Nat.Comm.、JHO、Leukemia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7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1 000余分。参与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4项。2015年,成立了中国研究型医院生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二级学会),并担任首届主任委员。
张可华 研究员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博士,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细胞资源保藏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临床前评价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2009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博士。2012年起在中检院细胞资源保藏研究中心工作,主要从事干细胞产品的质量评价方法开发、质量标准研究工作,并负责相关产品的法定检验和质量复核检验工作。
任莉莉 教授
深圳市人民医院
2010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获肿瘤免疫学博士学位。暨南大学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临床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客座科学家(2016-2018);哈佛大学医学院肿瘤生物学国际课程班硕士,主要从事靶向新抗原基因修饰TCR-T细胞及DC疫苗等细胞免疫治疗技术治疗实体瘤的研究。其最新研究成果多次在JCA2021,JCA2018, JCA2017, AACR2018及ASCO2018等国际顶级会议报道,主持国家及省市级重点科研课题6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靶向EB病毒的树突状细胞联合浸润性淋巴细胞来源的T细胞预防鼻咽癌发生及复发》编号:2016A0202152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声辐照在活体内将干细胞直接编程为β细胞株治疗糖尿病及其机制的研究》:编号:81270857,深圳市科技局立项重点课题《具有免疫保护的人源永生化β细胞株的建立及糖尿病治疗》,编号:200901001。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包括Clinical Cancer Research、Oncoimmunology、Oncology Reports等抗肿瘤领域杂志。
医学博士、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1980年在中山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和在香港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1999年开展基因修饰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研究。
现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教授、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广东省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山大学脊髓损伤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神经再生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带头人、广东省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广东省人体生物组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团队现在研究方向是:组织工程神经网络组织修复全横断脊髓损伤。在北京香山科学会议(第609次)上首次提出组织工程神经元中继器修复脊髓损伤假说,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经费资助研究。至今为止,在Advanced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Bioactive Materials、Biomaterials、Stem Cell Reports、Journal of Neuroscience、Journal of Neurotrauma等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7篇(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以第1完成人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8年度)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7年度)。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南粤优秀教师奖和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
中科院动物所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教授。2002年获兰州大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博士学位,随后分别在Sanfor -Burnham医学研究所以及Salk生物学研究所开展博士后工作,并于2014年加入中科院动物所成立课题组。曲静研究员聚焦“衰老与再生”这一主题,跨物种系统解析了干细胞及器官类型特异或共性的衰老调控因子与生物标志物,发展了骨关节炎、心肌梗死、血管退行等衰老相关疾病的新型干预手段。以通讯和第一(包括共同)作者共发表Cell(2篇),Nature(2篇),Science等在内SCI论文67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4项;研究工作分别入选2018年及2020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以及202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三位突出贡献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大学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分会青年研究员奖等荣誉。任国自然基金委“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主动健康与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研发计划“灵长类增龄性相关健康状态减损的生物学基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器官衰老与器官退行性变化的机制”重点支持项目,以及中科院“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卢嘉锡国际团队衰老与再生调控团队”等项目。
2002年获得武汉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得中山大学药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讲师和副教授。2014年起在美国哈佛医学院McLean Hospital任博士后和讲师。2020年9月回国,加入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入选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和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宋博士的研究方向为帕金森病的细胞治疗,建立了新的iPSC重编程和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方法体系,以核心成员完成美国首例FDA批准的、利用病人自体iPSC分化的多巴胺前体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移植手术,研究成果发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等杂志。2020年荣获哈佛医学院颁发的Alfred Pope Award青年学术奖。宋博士具有丰富的转化医学工作经验,包括GMP工作间操作、细胞产品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和新药临床试验申请等。
中国老年学会抗衰老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深圳市医学会细胞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深圳市细胞治疗技术协会副会长、深圳精准医疗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基础医学余杭创新研究院干细胞技术平台主任。
细胞科技国家高新企业创立者、运营者;成功融资6000万+的干细胞科技创业者,科技型新商业模式探索与践行者,“科技重塑世界”信仰者,“超级长寿”推广者与践行者。
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致一研究员,科技伦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导师;生命科学学士、法学博士(Maastricht
University);主要从事生命科技法律与伦理、知识产权与标准,科技与创新政策等研究;中科院青促会会员、国家干细胞资源库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伦理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新加坡管理大学亚洲智慧资产及法律应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等。研究成果发表于包括Nature Biotechnology (X2) 、Cell Stem Cell、Cell Proliferation等国内外期刊二十余篇。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级、省部级以及企业项目,包括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科院学部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项目、中国科协调研课题等。担任Journal of Medical Ethics, Health Care
Analysis等国际期刊审稿人,比利时弗兰德研究基金会(FWO)、欧洲科学基金会(ESF)等高级研究项目评审人。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21)及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青年项目获得者(201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2018),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2018)。2007年于武汉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获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2012年起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David. Gladstone Institutes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起在中山大学任职至今。
研究主要聚焦于细胞命运重编程调控机理以及缺血性心脏病治疗新策略/药物研发。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刊登在 Science、Nat Biomed Eng.、Cell Stem Cell、Cell Res.、Circ Res.、Adv Sci.等著名期刊上。申请/获授权PCT专利3项及中国发明专利5项。研究成果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2016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全国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细胞治疗学分会青年委员
研究方向: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免疫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分课题主持广州市协同创新重大专项1项;SCI 期刊Biomarker Research编委,Blood、J Hematol Oncol等杂志审稿人;在Leukemia,J Hematol Oncol,Mol Ther等杂志上发表SCI 论文30余篇,申请PCT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